Documents

  1. 主日崇拜程序单
  2. 教会档案及申请表(必须登录)
  3. 教会档案及申请表(不需登录)
  4. 下载 Expense Claim Form
  5. HHC Booking
  •  

教会奉献接受e-transfer,邮寄地址rhmac.finance@gmail.com,请大家在备注栏写清楚名字,联系电话,及奉献用途,以便财务同工方便统计及预备奉献收据。

Donate Now Through CanadaHelps.org!

牧者心声 (余东海牧师) 二零一四年五月十八日

灾难的反思

四川大地震的周年,坊间仍有一些纪念活动。又新近遇到刚发生的马航空难,韩国海难,阿富汗的山体滑坡灾难等等。事实上,虽然不是身处其中,我们也从不同的报导和资讯,被大自然那地动山摇的破坏所震撼。更何況在灾难中的“幸存者”。相信各种灾情,如今肯定仍是历历在目,不堪回首。

为何要有“纪念活动”?相信会人人言殊。有人仍咬住豆腐渣工程不放,要求有关单位严惩法办;有人痛骂无耻之徒在发国难财,私下挪用赈灾捐款中饱私囊;前阵子大包小包已发霉的救援物资被揭露,有人倡议国家对自然灾害的应变机制作更全面的检讨;有人积极继续走进苦难者当中进行心理辅导;有人鼓励受灾之民,并具体地提供帮助,让他们能继续重整家园;有人仍对灾难处于悲天悯人的状态,苦苦找不到答案……。

与其说对大灾的纪念,不如说是反思。因为纪念通常是表示要追忆一些有价值的事情,不是说汶川大地震没有值得纪念的東西,比如,地震发生后,灾民在惊魂未定时就发挥互相帮忙的精神;觧放军也率先赶赴现场,虽整个交通网络中断,但仍跋山涉水利用每一秒鈡去救援;国家元首也即刻起行,更是走到地震中心劝勉救援人员不要辜负人民的期望并安慰受灾的百姓;全国从老到少,进入熱血沸腾的捐款援助;全球华人也积极进行赈灾活动,种种爱心的表现,岂不是值得我们好好纪念!

然而,纪念仍是在表面,恐怕比不上以反思来得深入。因为再过十年八载,除了灾难幸存者对痛失家人、痛失家园有着切肤之痛外,其他人也许会把这件事情渐渐忘怀。只是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不单只是在种种已发生的事情上提出疑问,乃是在根本之处我们要去思想其意义。正如单单在苦难的事情上寻求觧释,恐怕没有一个最完美的解释,即好像从基督教的角度去理解苦难,“神为什么让这些苦难发生?”“苦难当中为什么人会无缘无故受苦”等等问题,我们也沒有办法提供让人滿意的答案,因为信仰的本身不是要用来觧释苦难,乃是要用来承载苦难。我们可以理解的是,有信仰的人和沒有信仰的人,他们所面对苦难的态度会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应当思想的是,在苦难发生之前,人可能都是要过着你争我夺的生活,为什么人的性情会存在种种私欲;然而地震发生之后,人竟然可以变得互相关爱起来,仿似在人的本质上又能存种种的美善,我们要思想的是,这种美善的根源在哪里?如何保存这份美善?像大地震的灾难过去了,人们又在追求个人的欲望,抑或在凝望似曾相识的美善,甚或要去寻找并要继续实行这种美善?我们更应当思想的是,既然能在人的角度理解,指定苦难就是灾祸所带来家散人亡的伤痛,为何不能用信仰的层面去反思,何谓人类最大的苦难?会不会一旦人类与美善的根源分开,才是最终苦难的答案。以个人的欲望充斥在人际关系中,说不定这才是苦难最根本之处,要不然为何在灾难之后,人再没有机会靠自己营造自己的前景时,反而卻发现到人伦之间所存的美善呢?我们需要寻索的,应该是美善的根源;甚至说,苦难把我们已遗忘了的美善,重新的呼唤出来。

是的,让我们举目覌看我们的祖国,更要为我们的祖国祝福,因为我们已懂得透过苦难去发挥人类的美善,从星斗小民到国家元首,都需要回到人类最美善根源之处。我们所需要的不单是纪念地震的灾情,而是继续反思灾难背后的意义。当我们明白了苦难的底蕴,我们当然是为每一位遇难者致以最深摯的哀悼,但之后更重要的是,灾难—我们并没有白白的过去。


教会奉献接受e-transfer,邮寄地址rhmac.finance@gmail.com,请大家在备注栏写清楚名字,联系电话,及奉献用途,以便财务同工方便统计及预备奉献收据。

      Donate Now Through CanadaHelps.org!



Copyright © 2009-2024 烈治文山国语宣道会 Richmond Hill Mandarin Alliance Church. All Rights Reserved.